同學畢業(yè)后兩年沒見,初次聯(lián)系就是邀請參加婚禮,甚至提供了銀行賬號,表示“人不到禮要到”。近日,合肥市民孫先生遇到這“難受”的事。五一將至,市民紛紛反映,接連而至的婚禮和“份子錢”,讓人吃不消。(4月27日《安徽商報》) 古語有云:“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用適當?shù)亩Y物表達情意,是中國人的一種美德。然而,時至今日,如果遇到喜事缺少禮金,或是“禮輕”了些,只怕會招致風言風語。因為朋友身在千里之外,無法當面奉上禮金,就發(fā)來“禮金賬號”,這一做法讓人頗感無語!岸Y金賬號”表面上是敘友誼、討彩頭,其真實意圖卻是人人皆知。當下,人情消費之風愈演愈烈,在原本婚喪嫁娶的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百日宴、周歲宴、壽辰宴、升遷宴、開業(yè)宴、升學宴等。對不少人來說,日益加碼的“人情消費”,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就不免讓人感慨,當古人推崇的“情意”逐漸演變成以金錢為基礎(chǔ)、用鈔票來衡量,其堆砌起來的友誼將是何其脆弱?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是人情社會,講究禮尚往來,送出去的紅包總有收回來的時候,最終會達到收支平衡。殊不知,許多禮金都用在了吃吃喝喝、迎來送往上,既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人們把禮金多少看成情意輕重的象征,其實是所謂的“面子文化”在做怪。而真正的情意,則是在日積月累中,通過時間檢驗出來的真情厚誼,這又豈是禮金拼湊的虛假人情所能比擬的呢?“人情來往知多少,請柬數(shù)不了。而今日盛應(yīng)酬風,鈔票不堪回首口袋中。親朋友情應(yīng)猶在,只是規(guī)模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杯杯酒水肚中流!边@則流傳于網(wǎng)上的段子,真實而又恰當?shù)卣凵涑鰰r下沉重的“人情消費”現(xiàn)象。顯而易見,這一現(xiàn)象與當前提倡勤儉節(jié)約格格不入,與當代的精神文明背道而馳,也需要大家共同反思。 |
![]() 荊州網(wǎng)警報警崗亭 |
![]() 網(wǎng)絡(luò)經(jīng)濟主體信息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 涉仿冒詐騙類網(wǎng)站平臺舉報專項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