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中,遼寧省本溪市高級中學1000名高考生有87人獲得體育特長加分。如此集中的加分比例,引起了許多考生和家長的強烈質(zhì)疑。 一個高中聚集了這么多體育特長生,是這個學校體育開展得特別好嗎?好像不是。有家長反映,本溪高中每天晚上十一點半放學、體育課不上;連游泳池都沒有,卻有25名游泳二級運動員,他們的游泳是在浴缸里練的嗎?還有36名足球特長生,都夠組兩支高水平球隊了,也沒聽說他們在足球上有何卓越戰(zhàn)績。 對于外界這些質(zhì)疑,本溪高中通過有關部門回應稱,學生在全國比賽取得了成績,符合二級運動員申報標準,證是體育部門發(fā)放的,跟學校沒關系。那么,一些我們沒聽說過的比賽,到底誰有資格參加,有多少公信力?不知什么來頭的體育賽事主辦方,憑什么可以給考生的文化課加分? 很顯然,參加這些比賽并拿到證書,并不是真熱愛體育,只是沖著加分去的。能參加比賽并拿到獎的,都不是一般人。動輒加10分、20分的誘人“奶酪”,往往摻雜著權、錢、利等各種元素。能享受加分的往往是有錢有門路的,真正有特長和有需要的學生,卻難享受利好。那些被迫無奈的“裸考”者,比賽還沒開始就被人超了一個“身位”,還有何公平可言? 加分亂象并非遼寧所獨有,也不局限在體育特長加分。教育部門針對高考加分的清理整頓已經(jīng)進行多次,去年清華大學還曾拒絕為四川省二級運動員高考加分。但從遼寧本溪等地的情況看,五花八門的加分項目和成功獲得加分的考生,還有不少。 當加分屢屢淪為“拼爹”、“拼錢”,加分政策的合理性就應該重新考量。如果五花八門的加分項目清理起來有難度,或者有些地方堅持抱著不放,倒不如學學清華大學,對這些加分一概不認。這至少可以保證分數(shù)上的起點公平。 呵護對高考公平的信仰,給窮孩子留點公平競爭的希望,是時候同加分亂象做一次徹底切割了。清理高考加分,請從徹查遼寧被質(zhì)疑的100多名體育特長生開始。 新華社6月29日電 |
![]() 荊州網(wǎng)警報警崗亭 |
![]() 網(wǎng)絡經(jīng)濟主體信息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 涉仿冒詐騙類網(wǎng)站平臺舉報專項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