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無聊 2016-9-29 15:39 |
---|
簽到天數(shù): 83 天 [LV.6]鋒芒畢露
高級會員
 
- 積分
- 8593
|
現(xiàn)在,在很多城市街頭,大家經常會看到有乞討的人。他們有身殘的、有重病的,讓人憐憫、惹人同情。不少好心人路過,難免被觸動,常會解囊相助。
目前臨近年節(jié),在各地火車站、地鐵口、地下通道、醫(yī)院門口、商業(yè)區(qū)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乞討現(xiàn)象更是越來越多。在這些乞討者背后,有怎樣的“故事”?來看央視記者的調查。
乞討者跪人流密集區(qū) 15分鐘就有3人給錢
640.webp.jpg (52.43 KB, 下載次數(shù):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49 上傳
1月17日上午9時,央視記者發(fā)現(xiàn),有兩名乞討者走到北京市朝陽區(qū)工人體育場北路,跪在了人流往來密集的區(qū)域,不斷向路過的行人磕頭乞求,其中一位身上蓋著被褥躺在地上,看起來大約六十多歲,他眼睛始終閉著,從外表看滿臉病容。
640.webp (1).jpg (47.54 KB, 下載次數(shù):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51 上傳
640.webp (2).jpg (58.21 KB, 下載次數(shù):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49 上傳
兩人面前放著一個破舊的提包,里面是幾十張1元、5角的紙幣。兩名乞討者身邊雖然沒有病歷或文字的求助書,但還是博得不少人的同情。在央視記者觀察的15分鐘內,就有兩到三名路人給予了他們幫助。其中一位穿羽絨服的老人甚至給了他們50元。一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不僅往乞討者提包里放了十幾塊錢,還把帶的食物留給了他們。
路人愿幫助聯(lián)系救助機構 乞討者明確拒絕
640.webp (3).jpg (42.6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49 上傳
記者發(fā)現(xiàn),面對熱心路人的關切詢問,乞討者回答得卻極為簡單,表達也含糊不清。當路人主動提出,如果是重病可幫助聯(lián)系救助機構,乞討者明確表示拒絕。一直跪著的乞討者說,他們是北京本地人,每天就靠乞討的錢買藥治病,過一會兒就回家。
健步走路婦女 轉眼躺地上變重病患者
臨近中午時,一位戴著帽子的女青年遞給了乞討者一碗泡好的方便面,隨后便離開了。
640.webp (4).jpg (47.29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49 上傳
隨后,躺在地上的乞討者不見了。經過尋找,記者終于在一處小區(qū)居民樓下發(fā)現(xiàn)了戴帽子的女青年,她和原本躺在地上的乞討者坐在一起吃午飯。顯然,她和兩名乞討者關系非同一般。此時,一位老年婦女與乞討者說了兩句話,就走上一座天橋,和另外一位在天橋上下跪的乞討者交談幾句后,便躺進了地上的被褥里。就這樣,一位健步走路的婦女轉眼間就變成躺在地上的重病患者。
經過記者觀察,天橋上的兩名乞討者與采取了與之前看到的兩人同樣的乞討方式。隨后,記者帶著攝像機走上了天橋,面對鏡頭,乞討的婦女顯得十分警惕,只強調說,躺在地上的是她老伴,得了重病。事實上,兩人是在輪流替班演戲。
兩名乞討者“工作”一天掙四百元
晚上20時,乞討一天兩個男子開始收拾東西“下班”,能看得出來他們收獲頗豐。隨后,記者一直跟著乞討者,過了一個半小時,他們走到了海淀區(qū)信息路附近,便消失在了一片樹林當中。
640.webp (5).jpg (46.46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49 上傳
另記者意外的是,天橋上的兩名乞討者也“下班”回來了,他們走進了一家超市。在超市里,兩名乞討者掏出身上零錢,一共換了4張百元大鈔,隨后他們走到了海淀區(qū)正白旗村一處隱蔽的獨立民居中。
記者采訪乞討者自稱是普通進城農民工
第二天早晨7時,有7人陸續(xù)走出民居,除了前一天看到的年輕女性外,還有一位相對年輕的男性,其他5人都是年紀較大的老頭和婦女,其中就有前一天記者跟蹤的兩名乞討者。
640.webp (6).jpg (44.1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49 上傳
640.webp (7).jpg (46.17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2-2 13:49 上傳
在7人離開后,記者以租房的名義進入了民居。在門口,記者又見到了前一天天橋上的兩個乞討者,不過這時他們表示,他們是普通的進城農民工。
據(jù)記者調查,這9人已經在此處至少居住了兩年,是一個職業(yè)乞討團伙,以兩名相對年輕的男女為組織者,7名老人分成3組,以生病的名義,每天早出晚歸,到北京市內繁華地段專業(yè)行乞,由組織者制訂線路,跟隨管理,負責吃飯、住宿,乞討的錢財多數(shù)上交到兩名管理者手中。
央視評論:扮可憐行乞是行騙 違背民法原則
欺騙良善、消費良知,靠偽裝、扮可憐的街頭行乞,本質上就是街頭行騙,違背民法原則、違背公序良俗。如果在這背后還有脅迫與殘害,更會觸犯刑律,構成犯罪,必須受到嚴懲。目前,已經有高效的社會救助制度,社會成員遇到困難,在家可找民政局、在外可以找救助站,面對街頭乞討現(xiàn)象,大家需要提高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