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10-13 16:10 |
---|
簽到天數(shù):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編
 
- 積分
- 242170
|
1.jpg (65.21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6-13 08:36 上傳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由于歷史、地理、宗教、文化等諸多因素,在我國的西藏、云南、廣西、貴州、新疆、四川等地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至今仍保留著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婚俗,頑強的保留著與現(xiàn)代文明不太和諧而充滿原始女性文化色彩的身影。
瀘沽湖、鮮水河的“走婚”習(xí)俗
云南的瀘沽湖的走婚,眾所周知,無須贅述。距云南瀘沽湖數(shù)百公里的四川鮮水河大峽谷,生活著幾千扎壩人(藏族的一個支系)。他們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和雅江縣交界處的幾個山鄉(xiāng)里。一個村子的人不多,年輕人必須翻山越嶺去別的村寨走婚。那里的年輕人,有的在15歲時就開始走婚了。小伙子把他的女朋友叫做“嘎依”。
在外人看來,這種古老的婚俗,當(dāng)?shù)厝藢橐鲆欢ê懿萋剩鋵嵅蝗。?dāng)?shù)厝俗呋槠鋵嵑芗儩崳驗樗蕹爽F(xiàn)代婚姻中的“原罪”--物質(zhì)和利益;無論是走婚的鮮水河還是瀘沽湖,有著各種血緣關(guān)系的大家庭都很穩(wěn)定,沒有姻親的單系(母系)家庭確保了支系的代代繁衍。以致一些游客曾經(jīng)帶著空前的“性幻想”來到瀘沽湖試圖走婚,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為摩梭人拒絕外來“入侵者”。
西藏的一夫多妻與一妻多夫婚俗
滇藏沿線一些藏族村寨的婚俗令人驚訝--幾個兄弟娶一個女人。
在西藏,一夫一妻制家庭占絕對優(yōu)勢。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一夫多妻與一婦多夫這種在我們眼里看來頗為特殊的家庭。西藏的一夫多妻與一婦多夫由來已久,可以說是古代群婚習(xí)俗的遺跡。在1951年前的舊西藏,有許多一夫多妻的貴族家庭,這主要是因為政治、經(jīng)濟的原因,因為通過婚姻貴族家庭可以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可以鞏固自己的財產(chǎn)地位。這種家庭的妻子一般來說都分別來自不同的土司或部落。也有一些平民實行一夫多妻。這種家庭一般是丈夫娶妻后又與妻妹同居,形成了事實上的夫妻關(guān)系。在這種家庭中,姊妹共夫,她們的地位是平等的,無妻妾之分,無貴賤之分。
與一夫多妻相對應(yīng),還有許多一妻多夫的家庭。這種家庭一般是兄弟共妻,也有極少數(shù)是朋友共妻。妻子最初是哥哥娶回的,后來又與弟弟同居。這種家庭如同一夫多妻家庭,也是被人們認(rèn)同的,并不會引起非議。
多妻多夫婚俗與當(dāng)?shù)靥厥獾牡乩、?jīng)濟、宗教、文化因素密切相關(guān)
一妻多夫的形成與地理條件有關(guān),這里處于橫斷山脈區(qū)域,到處是高山峽谷;河谷氣溫高,適合耕作,山間或山頂是草場,只能放牧。這是中國最特殊的區(qū)域之一:半農(nóng)半牧區(qū),這決定了一個男人對農(nóng)、牧不能兼顧,一妻多夫家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男人正好可以解決這個矛盾。
大峽谷的特殊地理造就了一妻多夫,這是節(jié)約資源也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最好的方式。同時,這一帶仍然處于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女性文化帶,有強大的女性文化傳統(tǒng),一妻多夫沒有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消亡,它在一些特殊的橫斷山區(qū)頑強地延續(xù)下來。
無論走婚還是一妻多夫,都是一種周而復(fù)始的內(nèi)部循環(huán)和平衡。它們維系了一個大家庭,避免了建房、分地,而且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盡管在中國內(nèi)地嚴(yán)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度,但橫斷山區(qū)部分藏族群眾世代相襲的走婚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也得到應(yīng)有尊重。當(dāng)?shù)卣疀]有計劃要'拆散'這些家庭。
多妻多夫得以流傳至今的原因
不論是一夫多妻還是一妻多夫,這一古老的婚姻形式得以流傳,主要是因為經(jīng)濟的原因。在昌都地區(qū),一些地方的人們?yōu)榫S護“帕措”宗族制,鼓勵一夫多妻。因為“帕措”是以父系血緣為紐帶形成的宗族勢力,所以人們就特別看重生男,這關(guān)系到“帕措”勢力的擴大。只有“帕措”勢力擴大,才避免本“帕措”財產(chǎn)的流失。于是丈夫們拼命讓妻子生男孩,娶一個妻子生不出男孩,就再娶一個,于是形成了一夫多妻家庭。最多的有6個妻子。
由于這樣的生育目的,這里的女人只是男人生兒育女的工具,沒有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而相對于生女孩的婦女而言,生男孩才能使自己抬得起頭。這一點,有些像一些地方的漢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