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10-13 16:10 |
---|
簽到天數(shù):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編
 
- 積分
- 240492
|
640.webp.jpg (38.47 KB, 下載次數(shù): 9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2-2 09:38 上傳
在中國人的飲食習(xí)慣中,有著“北面南米”的傳統(tǒng)。生活在長江之畔的荊州人一日三餐當(dāng)然離不開米飯。憑著荊州人的智慧,顆粒狀的大米在荊州人手中花樣百出,米圓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米圓子就湯味道鮮
沙市區(qū)文化坊的便民小吃店,老板馬新亮抓起一把淡黃色的米圓子放進沸騰的水中,然后蓋上了鍋蓋。操作臺上放著一籃米圓子,淡黃色,如同一顆顆圓潤的珍珠。
“米圓子不能用水泡,泡過的米圓子煮不成形!瘪R師傅說,米圓子容易壞,最好當(dāng)天吃完。據(jù)馬師傅介紹,米圓子又叫“豆腐圓子”。黏米磨成米漿,加入石膏和食用堿就做成了米圓子。因為含有堿,米圓子略帶淡黃色。
幾分鐘后,馬師傅從鍋里撈出米圓子,在碗里放入紫菜、蝦米、蘿卜丁等佐料,一碗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米圓子就出爐了。米圓子和小湯圓長得很相似,但是兩者的味道卻大不相同。湯圓軟滑粘稠,而米圓子則香嫩爽口,再配上紫菜、蝦米煮出來的湯,味道想不鮮美都不行。
“米圓子就是要就著湯來吃,干吃味道太淡,難得吞咽!瘪R師傅說,這是沙市的特色小吃,早上過早,再加一塊鍋塊或者一根油條,特別飽肚子。
相傳為杜甫所創(chuàng)
馬師傅今年65歲,從單位退休后就做起了小吃生意,今年已是第8個年頭。在馬師傅眼里,米圓子不僅僅是糊口的飯碗,更記錄了自己孩提時代的記憶。
相傳因為戰(zhàn)亂杜甫流落到荊州,居于荊州的一處小巷內(nèi)。家徒四壁的杜甫一家為了糊口,無意中用米漿和石膏創(chuàng)造出一種大受鄰里歡迎的美味小吃,鄰里們因為此小吃是杜甫所制,將之稱為杜甫圓子。因為湖北口音“杜甫”與“豆腐”諧音,后來以訛傳訛,“杜甫圓子”變成了沒有任何大豆成分的“豆腐圓子”。
馬師傅雖然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年代,但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災(zāi)荒年里,米圓子卻是填飽肚子的好食物。
“那個時候吃的東西少。國家為了讓我們這些正在長身體的學(xué)生營養(yǎng)跟得上,不挨餓,特地?顚S,做了一批米圓子作為早餐給我們吃!瘪R師傅說,那個時候米圓子兩分錢一碗,讓他懷念至今。
冬天一天可賣150碗
米圓子作為荊州的特色小吃,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尤其是那些長年在外的荊州人。
忙完中午生意后,馬師傅終于可以歇口氣,向記者說起了冬天生意火爆的場面。每年過年前后,馬師傅家的米圓子生意進入旺季,一天可以賣50斤,是現(xiàn)在的兩倍。
馬師傅說,過年的時候,很多從外地回來的荊州人,都會買一碗米圓子嘗嘗!坝械氖菐еH朋好友過來吃,有的人吃了一碗嫌不夠,還要再吃一碗!瘪R師傅說,一斤米圓子可以下3碗,生意好的一天就可以賣出150碗。
米圓子圓潤的外形,在馬師傅看來有“團團圓圓”的寓意,而冬天里絡(luò)繹不絕吃米圓子的市民,吃的就是一種鄉(xiāng)情。(荊州之聲)
|
|